学科科研
|
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1.定位与目标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以“中国制造2025”“一带一路”、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等国家战略或规划为指引,主动服务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,面向交通运输、汽车、轨道、物流等重点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贯彻学校质量立校、人才强校、文化兴校、开放办校发展战略,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,攻克“光学遥感和智能交通成像技术”“汽车声品质评价技术”“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控制系统”“智慧交通与精准农业服务技术”等关键技术,凝练出了“载运工具运用工程、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、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”3个研究方向,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,培养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。 2.优势与特色 广西是面向东盟开发发展的区域性桥头堡及门户区,柳州作为建设广西“一带一路”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及全国性交通枢纽,是“汽车千亿元产业城市”,拥有柳工集团、五菱集团等知名企业。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充分利用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办学的地域优势,坚持“校市相融、校企合作”的办学,以汽车“新四化”和智慧交通环境下车路云协同的发展趋势为指导,积极融入柳州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和广西(柳州)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,着眼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前沿,面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智慧交通,依托教育部智能车辆(制造)与新能源汽车首批现代产业学院(广西唯一)和广西交通厅智慧交通科普基地建设,促进交通运输与车辆工程专业的有机融合,畅通“引企入校”和“赴企实践”双向交流渠道,学科专业教师、学生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或实践学习,校企双方在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领域构建了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,在运输系统规划设计、汽车排放预测与控制、清洁汽车动力、智能化载运设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。 3.人才培养目标 (1)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品行端正,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,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交通运输工程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。 (2)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,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、方法与实践技能,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;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。 (3)掌握一门外语,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,具备基本的听、读、写的能力。 4.国内外影响 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水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习、交流、合作,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。学科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湖南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等开展了高水平的科技合作。依托校际、校企共建的广西交通运输科普基地、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,产出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。先后邀请了丁汉院士、胡海岩院士、丁荣军院士等50人次来学校开展讲学。与广西交通厅、柳州智能交通产业园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,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。 (更新于2024年3月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