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6日,由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主办的“向经典致敬”首届全国声乐展演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完美落幕。我校艺术学院音乐141班刘良杉同学在此次展演活动中表现突出,荣获经典歌曲组二等奖。在这次竞争激烈的全国性比赛中斩获大奖,他是如何做到的呢?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。
精心准备 运筹帷幄
这次全国性的声乐展演比赛从报名到决赛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,刘良杉为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。第一轮比赛是通过寄光盘的方式进行海选,筛选出进入决赛的选手。刘良杉选择了一首《父亲》参加海选,这是一首他比较擅长的歌,也是一首饱含情感的歌曲。
决赛阶段,他演唱一首经典艺术歌曲——《两地曲》。至于为什么选这首歌,一是因为这是一首他从大三便开始练习的歌。二是因为这次比赛的主题是“向经典致敬”,这首歌更有代表性,也更加契合主题。
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刘良杉几乎每天都去琴房练习一到两个小时,下午有时会去跟老师学习。“学音乐也是要坚持的,如果你突然中断了几天不唱,有些唱歌的感觉就很难找到了。”坚持练习是刘良杉养成的良好习惯。
他的练习习惯与众不同,其他同学进入琴房一般都会直接练歌,但是他不会这样做,如果感觉状态不是很好,他不练歌,而是先练气息,然后练声。
在备战决赛的阶段,大体的训练安排是跟着老师安排的计划走,指导老师吴振国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,比赛前吴老师会先安排他去上课,一点点完善、改进歌曲演唱的技巧,通过一次次有针对性地训练,他的演唱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
决赛时,刘良杉谨记老师的教导,演唱《两地曲》时,他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当中,声情并茂地将故事娓娓道来。
精湛的演唱技巧和到位的感情表达深深打动了观众,也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,夺得大奖。
“虽然离一等奖就差0.01分,很可惜,但是已经很高兴了,毕竟这是全国性的比赛。”刘良杉说道。
理论结合实践
然而,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获奖了,刘良杉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。他曾获得由柳州市宣传部主办的第十二届歌仙奖活动的优秀奖,科大“校园十大歌手”第一名,并受邀担任柳州市公益宣传片的男主角等。
“多参加比赛对专业学习很有帮助”在专业学习上,他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。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上,也一直秉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,尤其声乐课程,光学不会唱无法上舞台亮相。
刘良杉说:“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做示范,例如:我们平时唱歌,一般都是用嗓子去喊,但是当我们真正学习了老师的方法之后,就会用头声,往头顶上唱,唱歌会不费力,声音的穿透力会强一点。老师告诉我们理论之后,我们便会不停地去练然后掌握技巧,并且还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各类比赛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唱功。”
“我们要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有哪方面不足,学会总结,然后不断地去完善提高。即使可能还有所欠缺,但是还是要积极去尝试,不尝试怎么有进步呢!”刘良杉说道。
多听,多练,多看,多钻研,多参加比赛,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局限于柳州,要多见识外面的世界,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一样。这是刘良杉的学习感悟。
心怀感恩 继续前行
然而走音乐这条道路,并非一帆风顺。
刘良杉来自农村,家庭条件并不乐观,而学音乐需要花很多钱,家里难以负担这么高昂的学费,高三时刘良杉就跟父母说过想学音乐,但是父母坚决反对。刘良杉还是私下报了名,他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毕业汇报演出时让父亲看到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,爸妈感到很惊讶,也赞同了他的选择。
为了解决费用问题,大学期间,他经常去兼职,接各种演出,拍戏,代课教小朋友们唱歌等等。“虽然音乐这条道路很艰辛,但是我仍然会保持着这份对音乐的热爱继续走下去”。
“这一路要感谢父母的付出和支持,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,感谢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关心。”刘良杉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。他说,“大学时期,吴老师对我的专业学习、生活方面都很关心。我们俩的关系特别好,就像好朋友一样,特别聊得来。”
刘良杉回忆道:“以前参加比赛时要买伴奏,当时自己经济状况比较差,吴老师就直接帮我把伴奏什么都买了给我却不收我的钱,我当时特别感动。”准备比赛过程中,吴振国老师也经常鼓励他,给予他专业上的指导。“有时候我嗓子不舒服,他还会帮我买药。”在吴老师和学院里其他老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,刘良杉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。
带着感恩的心,刘良杉继续坚持他的音乐道路,他的计划是毕业后先去工作一年,之后再考研,提升自己,然后去更大的舞台发展。